2010 長夏之潮汕行~~~宋代潮州刺史陳憺墓 

庚寅年間,溽暑剛至,筆者聯同十多名熱愛風水堪察的弟子,遠至潮汕,一探當地名穴。
這只是數天的行程,卻已經堪探了港商李嘉誠的祖墳、王大寶古墓(宋代之禮部尚書)、宋代潮州刺史陳憺墓等,且獲賞贈予一套《演周易》及《陳氏族譜》以為誌念,收穫甚豐焉。
玄空之覆古墳是一項鍛煉體能、意志、目光、膽識的活動。
光靠照片紀錄就一定比不上臨穴作實地指南來得真實。有些情況下,必須在穴場上「以指引月」,才可以將一些微茫之界氣、落脈,與佈局那些子在實地演說,當能更有裨益。
是日也,早上由深圳出發,數小時後在海豐縣X石區內的一家飯店用膳,舟車勞頓,也是一個舒展腰腿的好時刻。
餐後,又再經數小時,終於抵達潮汕之行的第一站──汕頭市文物保護點,宋代最後一位潮州刺史:陳憺之墓。
該地是原址重修的一座大墓。
未下車前,須先縱目觀察古墓的外局環境。一般情形下,若是宋代古墓,附近必有年代久遠的古樹痕跡。否則,即使號稱古墓,都一定在文革時被破壞,後來再重修起來。
若是重修的墓地,則附近環境可能沒有太多、太大的改變,連位置、座向、大小規模也可能有所改變……如果真的是這樣,那就失去覆古墳的價值了。
陳憺墓的四周環境,包括碑石、墓園營構等,均是重新合資重修的。
單看後方的植物生長狀態,已經直接地告訴我,這是舊墳新造的「文物」。真的有點失望。
可是,陳憺的後人之一,剛好是筆者的徒弟,由他領導之下,筆者得以直接與文物籌建辦公室的人員聯絡,並得到更多有關於陳憺古墓的資料,則是意外的收穫了。
有史記載,南宋最後一任潮州刺史陳憺開創河浦鄉,迄今已有八百多年。
陳憺之墓位於汕頭市濠江區河浦鄉,以形勝「蜘蛛經網」號稱潮陽十大古墓之一,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
汕頭市文物保護點,陳憺之墓


縱目觀察古墓的外局環境

陳憺之墓位於汕頭市濠江區河浦鄉,以形勝「蜘蛛經網」號稱潮陽十大古墓之一,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


筆者進一步查得一些史實:
陳憺(1248—1318),字伯霆,號開峰,河浦鄉的開基人,出身福建省莆田縣。
二十一歲時登南宋咸淳(1268年)甲科進士,初官授翰林院侍講,受朝廷器重,宋光宗紹熙年間任潮州州學教授,寧宗嘉定時,知潮軍州事。
1272年前後,入侵元兵逼近帝都臨安(杭州),宋室調派楨幹來粵創立據點,以圖收復江山。
陳憺臨危受命,仗劍渡江,任潮州剌史。治潮期間,擴建貢院,增置學田,善政惠民,淳淳向黎庶灌輸衛國保家義旨,其為官清廉正派,深受百姓愛戴。
1279年,宋亡,士民挽留,陳憺遂卜居落籍招收都濠浦鄉(現汕頭市濠江區河浦街道)娶妻黃氏(現潮陽兩英河浦居委人),成為河浦陳氏入潮開基祖,制家傳嗣,居鄉謙靜自持,時常以經學教授子孫。
《志書》載:「陳憺,號開峰,莆田人,進士,初官侍講。
嘉定年間任潮州府知州,修學宮,崇禮教,清正有聲,任滿,士民攀留,因擇邑濠浦鄉立家焉。」
1318年,陳憺逝世,享年七十歲,臨終時再三告誨兒輩,廉靜自持,勤讀力耕,傳承先志,匡山河。
陳憺遺著今存《海陽築堤記》等篇。其逝後入祀邑忠義孝悌祠。
宋潮州刺史陳憺墓是筆者一位徒弟的創祖。他們家族中亦稱之為始祖墓。
這個墓地依山臨海,得地理名師黃妙應主庚,是玄空界中的一個經典名穴。
陳憺是宋代刺史,宋亡以後,元朝外族入主中華,因陳憺生前曾任地方刺史,為免遭受政治歧視,初期不敢張揚。
明朝嘉靖年間,由裔孫陳層樓(任山西大同府尹)邀得名師黃妙應主理該地,依宋墓制官誥建墓立碑,喝像為「蜘蛛結網」。
配合周圍的螺髻環屏,一如楹柱上的對聯所云︰「臥玉枕拱蛾眉主貴賓迎朝應得鳳頸開塋蛛絲結網」,下聯為「壁金珠吞魚口榛芟莽闢現出來蝦鬚護穴螺髻環屏」。
依聯語所示,上地應該是平崗龍墓式,附近極近山脈,故有如蜘蛛結網之喻。
只是古今形勢已改,馬路、層樓的開墾已經是無日無之,來到此地,已經不可以看到山脈來氣,也看不到甚麼玉枕、蛾眉、金珠、魚口之類的形貌。
加上夏日悶熱,只能在上址初探堪察,未嘗上下左右遠眺、細察,日後必在整理相關資料之後,再度造訪該地作更深一步的研究。
在穴場上瀏覽期間,與該處的族親問訊過後,筆者因徒弟的幫助,得賞「蜘蛛結網」穴的族譜一套,內載開基始末,以及一些歷朝先祖的祖塋資料等,十分珍貴。
徒弟的一份心意,實在令筆者心頭一份溫暖。
縱目開遠處,見有一些巨石屏障,即楹聯所講的螺髻環屏了吧,果然是維肖維妙,脈氣如蜘蛛吐網牽曳而來。
目前的陳憺墓園重新修造,在七運重修成馬鬣之封,取己山亥向,為上山下水之局,應予重修,並擇吉重開才合。
筆者私下將意見告訴徒弟,至於如何取決,那就要看各下的業力與因緣而定。
筆者只是隨緣點渡一下而已。
陳憺墓園的附近環境已經改變得太多,這是地師黃妙應主庚的名穴,文革期間墓穴盡毀。
改革開放後陸續募款重修,且在原址向左右擴伸,原來的面貌已難尋覓。
臨穴四顧,只落得滿胸悵然。………